
大綱
落語是日本傳統的喜劇敘事藝術形式。落語由一位演員坐在舞台上,講述或感人或幽默的有趣故事。大約在1680年,三位才華洋溢的演員在當時的大城市京都、大阪和江戶(今東京)聲名鵲起,被稱為落語之父。這三位大師靠著向付費觀眾講故事謀生。
同時, 寄瀨 以落語為首的專門進行綜藝表演的劇場也開始出現。落語這種藝術形式在日本已經流行了300多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
落語的結構
落語是由坐在舞台中央的獨唱演員表演的,他講述 花梨 落語(Rakugo)。落語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語言表演形式,故事通常僅由人物之間的對話組成。因此,表演者需要親自扮演眾多不同的角色,用熟練的肢體語言表達各種情感和情境。 花梨 總是以一個妙語或妙語結尾。
馬庫拉
表演者不會直接進入正題。相反,他們通常會先進行一些閒聊,或是分享一些與正題相關的趣聞軼事。這被稱為 馬庫拉 (字面意思是“枕頭”)。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一個熱身,透過日常話題的“枕頭”,表演者可以感受到觀眾當天的心情和興趣。
花梨
這 花梨 故事情節豐富多元。有些故事的人物個性鮮明,有些則描繪了夫妻之間或家人之間的愛情,甚至能感動觀眾落淚。故事以季節性事件為主題,例如新年或 花見 賞櫻。 花梨 演出內容豐富多樣,有的只有十分鐘左右,有的則長達一個多小時。目前正在上演的故事超過300個。
Ochi(也稱為Sa-ge)
落語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 奧奇——用來結束故事的妙語。有各種各樣的 奧奇— 其中一些包括詼諧的雙關語,另一些則匯集了故事早期提供的提示。
上方落語和江戶落語
落語在京都、大阪和江戶幾乎同時發展,每個城市都出現了落語大師。落語在每個城市的發展略有不同,如今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傳統:上方落語和江戶落語。上方(日本關西地區的舊稱)和江戶/東京上演的故事有所不同,但江戶/東京的許多故事最初都是從大阪傳入的。
上方落語:京都、大阪、神戶的落語
上方落語最初是由人們在神社院內講故事賺錢而來。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表演者會使用一些小道具,例如 小碧 (木板)發出聲音。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親切,用的是大阪、京都等地的方言,而非標準日語。二戰後,上方落語逐漸衰落,但如今光是上方就有超過250位落語藝人。
江戶落語:江戶的落語(東京)
江戶的落語起源於富裕的財主邀請表演者到他們的宅邸或其他場所講述故事。落語因此發展成為一種“客廳藝術”,表演者無需使用製造噪音的工具,而是以更含蓄的方式,面向低調的觀眾進行朗誦。如今,東京有近800名落語表演者活躍於此。
落語中使用的道具
上方和江戶常用的道具
– 1. 服裝:落語表演者所穿 和服.
– 2. 坐佈頓:表演者跪在舞台中央的方形墊子上。
– 3. 仙須:折扇是落語中不可或缺的道具。表演者用它來代表各種物品,例如折疊起來時代表槳或煙鬥,完全打開時代表大酒杯。
– 4. 手巾:手巾可以用來代表皮夾、信件、書籍、煙袋等等。每位落語表演者都有自己專屬設計的手巾。
– 5. 目裡:演出時,會豎立一塊寫有各表演者姓名的大型豎式紙牌(僅限上圖)
上方專用道具
日座覺士 (膝關節篩檢)(6) 劍大 (7), 小碧 (8)(桌子、拍板)
肯代 是一張擺在舞台上的小桌子。它被 小碧 (木拍),發出尖銳的敲擊聲,表示場景的變化或時間的流逝。 日座覺士 (膝屏)是放置在 劍大。上方表演者需要大量走動,因此可以使用這個來隱藏表演者的腿,以免他們的和服凌亂不堪。
日座覺士, 劍大 和 小碧 被擺放在舞台上,儘管並不是所有的上方落語故事都需要它們。
寄林
寄林 是音樂的統稱,包括 出林, 當表演者進入舞台時播放,並且 濱物,在演出中營造氣氛。樂器包括 三味線、笛子、鼓、鑼等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