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正在工作:用稀薄的膠水溶液繪製漸變效果
Sachi Manabe 是 手垣友禪 友禪(一種傳統的織物染色技法,運用防染和徒手繪畫,通常用於圖案繁複的絲綢和服面料)藝術家,居住在京都西陣。她在大學期間便對友禪的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憑藉其豐富的色彩創作出令人著迷的作品。 Sachi 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色彩感知力,突破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展現了傳統工藝的全新潛力。
真鍋幸 / 手垣友禪藝術家
真鍋佐知1984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 2003年,她參加了京都市染織研究中心手繪友禪研修計畫。 2007年,她師從友禪藝術家吉田喜八郎,並開始創作原創作品。她積極參與寺廟、畫廊的展覽以及聯展。 2011年,她榮獲日本新工藝最佳新人獎。她致力於將友禪作品打造為一種多功能(可觀看、可穿戴、可裝飾)的視覺藝術與時尚融合的形式。
面試
—–請告訴我們是什麼促使您立志成為友禪藝術家。
我並非出生在以傳統工藝為生的家庭,甚至並非京都人。我出生在名古屋,長大後搬到了京都。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我對日本傳統文化的興趣源自於母親,她就讀藝術學校,研究能樂,還有一位能樂表演者的親戚。高中時,我非常喜歡學習歷史,甚至獨自前往京都參觀歷史遺跡。因此,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京都的大學。我進入立命館大學主修歷史,大學期間對友禪產生了興趣。
——原來如此,您從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傳統文化。
是的,我認為這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京都生活期間,我對傳統文化也越來越熟悉。例如,我以前只專注於和服的製作,而不是穿著。事實上,在所有與和服相關的藝術中,我的興趣僅限於友禪。然而,我意識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我需要磨練相關領域的知識。因此,我學習了茶道和和服的穿著技巧。
——現在你已經成為獨立藝術家了。這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在大學期間,也報考了另一所學校學習繪畫。正是在那時,我透過一位熟人認識了我的師父——友禪藝術家吉田喜八郎。我被他優美精緻的作品深深吸引,大學畢業後,我跟著他學了三年。
我認為這真的取決於老師,但就我的老師而言,他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際製作。在那個自由且充滿鼓勵的環境中,大約一年半後,我開始製作我的第一件和服。我記得當時我欣喜若狂,因為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而令人興奮的。
學徒期滿後,我一度中斷了一段時間,直到2009年受邀參加西賀茂正傳寺的和服收藏展「UNPLUGGED」。那是我第一次獨自製作一件和服。那時我25歲。作品名為《夜開花》(Yoru-ni-saku-hana)。
我的目標是設計一件能像晚禮服一樣成為派對焦點的和服。作品中,一隻巨大的蝴蝶即使從遠處也能清晰可見,搭配一件緞面黑色的居裾(貼身和服)。學徒時期,我的作品總是迎合老師的品味,但獨立後,我渴望做出完全相反的作品。我盡情地運用各種符合個人品味的圖案和色彩,包括大量使用過去被勸退的黑色。
那段經歷充滿了挑戰,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從那以後,我參加了許多聯展、比賽,以及一些非手工項目。
——– Sachi,友禪對你來說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染料在絲綢面料上呈現出完美的色彩。一般來說,印花或顏料染色後的顏色會比原色略偏藍,但友禪染的色彩絲毫不變。友禪染的工序多。當然,我會繪製圖案的底稿,然後進行實際的上色。有時我甚至會用寬刷子把整塊布料的底色染上。我還得先在所有圖案上塗一層蠟,然後再為周圍的區域上色。
一件和服的布料用量很大(大約36-38厘米,12米甚至更長),所以當它整體展示時,會像欣賞一幅巨幅畫作一樣產生視覺衝擊。我的目標是創作兼具藝術設計和趣味性的作品:賞心悅目,穿著愉悅,展示也同樣有趣。

書名:(左)《夜之櫻花》《輪迴之櫻花》
—– 您運用鮮豔色彩的方式令人著迷。您的設計本身就是藝術品,能夠凸顯這些耀眼的色彩,您的靈感來自哪裡?
也許西方文化的配色對電影和時尚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學生時代曾經一度迷戀電影。我完全沉浸在米歇爾·貢德里或佩德羅·阿莫多瓦等導演的作品中,或是像《美國心玫瑰情》或《歡樂谷》這樣的電影中。
另一方面,我接觸日本畫(Nihonga)的時間不多。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作品看起來不太傳統或日式,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們對某些人來說才具有「新」的吸引力。我最喜歡的顏色是鈷藍色和翠綠色。我嘗試將它們與對比色搭配,使它們相得益彰。我也喜歡創作充滿敘事性的作品。我2012年的作品《Šahrzā》取材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故事沿著和服背面的中縫對稱地展開。在去年的「想像一個世界-和服」項目中,我製作了一件振袖和服(「長袖和服」:未婚女性的傳統正式服裝,長袖垂至膝蓋以下),以想像英國的景象。設計中融入了英國文化元素,例如英國國旗和英式花園。這是我第一次製作振袖,這本身就很有挑戰性。我強迫自己至少每年接受一次新的挑戰。

(右)Šahrzād
——「每年挑戰一次」?好高的目標啊!
因為我其實是個很懶的人! (笑)所以才需要逼自己前進。 2010年,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男士和服,這成為了我個人的轉捩點。我把印度印花布圖案傳入日本,並在這裡重新演繹的故事,透過設計一支印花布圖案的動物商隊,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形像地呈現出來。
我使用的布料是一種叫做“ro”的夏季絲綢薄紗。它的織物結構中有很多細孔,透氣性好,但實際上顏色很難滲透。但我敢於把它做成一件色彩極為豐富的作品。當我最終完成它時,我心想:“我做到了!”,那種成就感真的油然而生。
——接下來想嘗試什麼?現在有什麼目標嗎?
今年我打算嘗試製作「陣裾」(一種穿在鎧甲外面的和服背心)。我剛剛根據這個設計做了一個微縮模型。這是我一位活躍在舞台上的熟人提出的建議。我打算創作一個在舞台上看起來會很引人注目的設計,像是月亮、花朵或骷髏頭之類的圖案。
另外,作為我所屬的京都工匠工房(京都職人工房)活動的一部分,我正在使用自己染色的布料製作商品,例如名片盒或耳環等配件。
因為我並非出身於技藝精湛的家庭,所以我覺得自己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我希望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友禪新風格。

在自家的工作室裡,Sachi Manabe 透過從各種來源(包括舊文件)中獲得的靈感創作出她獨特的設計圖。
面試
撰文:一井千佳子
攝影:本田光一 (Koichi Honda)、山崎真吾 (Shingo Yamasaki)
16.11.01 星期二 2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