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網站
《KYOTO CRAFTS MAGAZINE》的成立旨在觀察、傳遞與保存在當地扎根的手工藝品,以及與相關人們和周邊的生活樣貌、文化、產業的「現今」與「未來」。
推薦網站
《KYOTO CRAFTS MAGAZINE》的成立旨在觀察、傳遞與保存在當地扎根的手工藝品,以及與相關人們和周邊的生活樣貌、文化、產業的「現今」與「未來」。
耐用、方便且不喧賓奪主的竹子是日本文化的重要配角,被廣泛運用在庭院的竹籬笆、建材、餐具、花道和茶道的道具等生活空間。中川裕章(Hiroaki Nakagawa)是竹又的第11代繼承人,竹又致力於使用傳統的竹子加工技術製造出與時俱進的手工藝品。我們採訪了中川先生,並向他詢問竹工藝品的現狀。
竹工藝職人中川裕章 中川裕章於1971年出生於京都市。在一家建設公司工作後,30歲開始參與家業,並在1688年創立的竹又中川竹木行學習傳承下來的傳統技術。此後致力廣泛應用於建築、庭園、日用品以及茶道用具等不同領域。 |
-----在竹又中川竹木行旁邊有一條叫做「竹屋町通」的街道。是因為曾經有許多同業聚集在這條街道上嗎?
現今雖然已大幅減少,但可以看得出來以前這附近有很多工坊。竹子是日本人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曾經有許多專門從事建築、庭園、日用品以及茶道用具等不同領域製作竹製工藝品的工坊。
竹又最初成立時是一家專門販售竹材的批發商,將竹子的原材賣給加工製作手工藝品的職人。到了現代之後,我們才開始自行加工製造如竹籬笆,建築材料和日用品等手工藝品。
-----現在竹又中川竹木行最擅長的是哪個竹工藝領域?
客戶經常委託我們製作
圓柱狀的東西。透過加工將竹子製成接近圓柱狀的成品。在京都通常用於
數寄屋風格建築的建材、
町家建築風格的「駒寄」用來保護建築的屏障,以及用於寺院的竹圍籬。竹圍籬的種類繁多,因此會透過使用的寺院來命名,例如「建仁寺竹圍籬」和「光悦寺築圍籬」等。
此外,由於竹又最初是一家竹材批發商,擅於處理各種各樣的竹子。因此,我們做了很多「編組」,也就是用分割成很細的竹條編織成籃子等的手工藝品。能夠滿足與竹子相關的各種需求也是我們的優勢。
-----據說日本竹子的種類有五百多種。雖然都是竹子,但具有多種不同的特色。
通常用來作為竹工藝品的種類是真竹、孟宗竹、淡竹這三種。再加上一些比較稀少的種類,通常在庫會有約20個竹子品種的存貨。
竹又主要使用京都種植的竹子。即使是同一個品種,最終可能特性也會完全不同,具體取決於其生長地的氣候和其他環境條件。因此,我們始終堅持使用相同產地的竹子。由於京都夏季和冬季之間溫度差異大,竹子格外的結實堅固。此外,與較溫暖的地區相比,在冬季較長的地區竹子生長緩慢,竹子的節間距離會比較短。這種竹子非常珍貴,特別是用於室內裝飾時,因為其精緻的外觀符合家具的美學標準。通常會在數寄屋風格建築的茶室看到。
-----京銘竹(字面意思是「京都知名的竹子」)已成為京都竹製工藝品的代名詞。 京銘竹的是哪一種竹子?
銘竹是指在竹子生長過程中或伐竹後,透過人為的加工改變竹子的外觀或是觸感的竹子。在京都特別愛用竹子作為建築用的裝飾,因此產生許多銘竹。其中最具代表的銘竹是「白竹」,透過除去竹子上的油光,曝曬在陽光下製成的。外觀與天然綠色的竹材不同,白竹會隨著時光轉變成雅趣的淺琥珀色。 另一個銘竹叫做「圖面角竹」,是竹筍開始從地面冒出時,在周圍放置方形木製框架培育而成的。其特性與圓柱狀的竹材截然不同。 製作傳統竹工藝的準備從種植階段就開始了。
- - - 洛西地區(京都西南地區)的銘竹使京都的竹工藝蓬勃發展。
對於竹製工藝品來說,材料的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管理竹林並種出優質竹子的人,我們將無法一展長才。竹子有很強的生命力,給人在哪裡都可以自然生長得很好的印象;但其實我們用來製作工藝品的筆直且毫無外傷的竹子都是人工種植的。近年來,專門種植竹子的職人逐漸減少,竹林無人管理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雖然您從30歲才開始從事竹材加工,作為竹又第11代繼承者,小時候有被教過如何處理竹子嗎?
完全沒有。除了有時候幫忙以外,我從小幾乎沒有接觸,大學畢業後我搬離京都,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直到我繼承家業後才開始認真學習技能。對於專業職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晚的起步。
我二十多歲時開始考慮繼承家業,必須有人將這個技能傳承下去。要離開待將近十年的公司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當您十幾歲和二十多歲時,您無意繼承家業嗎?
我的家人從來沒有要求我繼承家業。老實說,我也是直到二十歲後半才意識到繼承家業這件事。可能是身為第十代繼承人的父親在介紹我給同業或是合作客戶時,總是都會聽到周遭的人說「原來是後任繼承人」,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一種責任感。現在回想起來我父親以前可能是採用先聯合外力,協助讓後代繼承家業的手法,非常具有京都風格。
-----有一句俚語是「三年劈竹,八年編竹」,在竹材加工這行,從基本的準備到加工製造有許多事情必須學習。
多年的經驗在手工藝世界非常的重要,不論從幾歲開始學習都不會嫌太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從三十歲才開始學習這項技能,算很勉強還來得及學習。
一開始壓力大到差點不能負荷。因為我比同年紀的其他竹工藝職人晚十年以上才開始學習;作為繼承者,我也必須學習如何管理整個工坊。慶幸這15年間有我的父親、叔父、以及專業職人的教導,讓我成功地克服種種困難造就今日。
-----您也很積極參加傳統竹製工藝品以外的項目。
我們經常收到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諮詢,問我是否可以用竹子做出這些物品。比方說建築物的內部裝潢、餐具、照明燈具和家具等各式各樣的委託。作為竹工藝職人,如果與竹子相關的委託,我不想說「我做不到」。
-----在比利時花藝設計師Daniël Ost *的作品中,挑戰傳統竹工藝裡沒有的加工方法。
我從2007年開始參與他的作品創作。每次依據他繪製的草圖挑選材料,反覆試作好幾回。不同於製作遵循特定形式的手工藝品,將藝術家的想法實際呈現出來是很艱難的工作。但與藝術家的合作總是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去巧妙地使用竹子來創作。雖然在比利時沒有出產竹子,但沒有比他更深入觀察竹子,更積極探索竹製工藝品發展性的人了。對我以及竹又來說,都很珍惜與他一起工作的機會。
同時,以傳統工藝技能挑戰新的竹製工藝品時,也是給自己測試技能和想像力的機會。在長久的竹工藝歷史裡,竹子被廣泛運用。因此,我們總會認為以前的人們已經將竹工藝技法運用地爐火純青。但是,每當我為了呈現現代藝術感或是藝術家的構思,我都能實際感受到蘊藏在竹子裡未知的無限可能。
*Daniël Ost是一位花藝設計師,1955年出生於比利時。包括比利時王室在內,負責世界各地歷史建築的裝飾。 他曾經在京都的東寺和島根的出雲大社舉辦展覽。 在2015年被授予朝陽勳章。
閱讀更多連結網站
《KYOTO CRAFTS MAGAZINE》的成立旨在觀察、傳遞與保存在當地扎根的手工藝品,以及與相關人們和周邊的生活樣貌、文化、產業的「現今」與「未來」。